隨著服務器市場的產業格局在發生變化,服務器廠商正在改變以出貨量為目標的增長方式。低端服務器市場正在日趨飽和,而以四路及以上中高端服務器市場正在成為廠商的焦點。那么在中高端服務器市場上x86平臺和RISC架構是怎么樣的呢?在目前的大趨勢下各個企業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2015年,“互聯網+”已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在“互聯網+”大戰略的背景下,各行各業無論對于業務還是應用都會提出轉型的需求。于是,支撐業務的IT架構本身也面臨著轉型的需求?!盎ヂ摼W+”是傳統行業和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它可以改變客戶本身的消費習慣,比如原來必須是在傳統實體中消費的場景,現在可以通過網上、手機上來實現,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要面對這樣的轉型,對企業IT基礎設施來說,需要更加靈活、高效、低成本,同時能夠保證7×24小時在線這樣的高可靠性。
我們知道,x86架構在服務器市場的很多領域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不過RISC架構此前往往把持著核心的關鍵應用領域,比如銀行、金融、電信等行業的核心業務。如果業務本身不發生變化,出于保護投資、不冒風險的角度,也許RISC架構被替換的可能性仍舊不會很大。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就算是銀行、金融、電信這樣的重要行業,也面臨著業務形態迅速變化的現實。于是,這給x86架構進入關鍵業務領域帶來了一個很好的契機。今年春天,英特爾已經發布了至強E7 v3系列處理器,它的很多特性就是針對關鍵業務領域而設計。那么,半年過去了,究竟x86平臺是否在關鍵應用領域獲得了認同,究竟哪些應用更適合它呢?在剛剛結束的“華為關鍵業務開放平臺應用方案分享會暨英特爾行業關鍵應用全國路演”活動上,筆者看到的一些真實的案例和數據,對這方面的變化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關鍵應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為什么說x86架構在“互聯網+”時代更有機會去切入RISC架構把持的關鍵業務領域呢?首先來看這個領域需要重點滿足的幾個技術性的要求。第一個當然是穩定性,就是常說的所謂“幾個9”的問題,即一年之內平均計劃外宕機的時間。就這一點來說,x86平臺的至強E7 v3已經達到了“5個9”的水平,會上英特爾給出的數據是99.9978%,已經十分接近RISC架構的POWER平臺。其次是安全性,這方面,很多原本安騰系統里的RAS安全特性加入至強E7 v3之中,無論是校驗能力還是內存出錯時的預警、修復能力,現在都已經不是問題。第三個是計算性能。這當然不會是瓶頸,至強E7系列原本就是適合縱向擴展的性能提升型產品,單顆CPU的大內核數量就達到了18個,華為已經可以做到8路系統,高可以支持12TB的內存,還支持事物同步擴展技術,擅長內存計算,比如華為生產的SAP HANA內存計算平臺就是用至強E7 v3來做的。然后值得一提的是開放性。開放性其實意味著客戶有眾多選擇,而不是鎖定在一兩家解決方案平臺之上。足夠的可替代性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我們知道,沒有競爭,就會帶來暴利。以前RISC架構幾乎都是封閉的,競爭可能只在第一次,選了以后基本就都得一直用,要想遷移,用戶得先想想遷移付出的成本和代價能不能承受。至于后期維護,那更是旁人插手不得,TCO成本相當昂貴。所以,從基本需求的角度,x86平臺已經完全能夠滿足用戶需求,并且在不少特性上已經實現了對RISC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