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9 Fury系列能在相同的28nm工藝下大幅提高能耗比,終結R9 290X的能耗比頹勢,甚至借助R9 Fury nano將能耗比提升到超越對手的新高度。這讓AFans為之興奮的同時,也開始注意與Fury系列同一時間公布的R9 300系列顯卡。雖說流處理器規格上它們看起來像R9 200系列的馬甲,但它們是不是也能在相同工藝下,實現能耗比的跨越式進步?能不能成功阻擊借助Maxwell架構的能耗比優勢,在市場上風生水起的GTX 900系列呢?MC馬上為你揭曉……
在R9 300系列新品發布時,針對R9 300系列和R9 200系列在流處理器等核心規格上的驚人一致,AMD備受質疑,R9 300是不是就是R9 200換個名字繼續賣?AMD的官方答復自然是否認了馬甲說法。但隨后媒體在測試R9 380時,發現它的核心規格跟R9 285完全一致,監測軟件的信息顯示中,兩者的核心代號也完全一致,皆是基于Tonga核心的產品。更重要的是,下游顯卡廠商內部爆出刷新BIOS,就能將R9 285“升級”為R9 380的說法,這顯然側面證實馬甲傳聞。對此,AMD默認了R9 380是馬甲貨的說法,但R9 390系列和R9 370系列呢?在此前的R9 300產品解析中,我們提到過R9 370,它的核心規格和以往的任何R9 200系列都不同,倒是才發布的R9 370X和R9 270X的流處理器數量等核心規格沒什么區別。算上此前分別被質疑為R9 290X、290馬甲的R9 390X、390,R9 300系列的這三款頂梁柱產品值得我們對比品鑒一番。
和R9 200系列發布時,都有對應的公版產品不同,R9 300系列一開始就完全放開了非公版設計,而鮮有公版產品上市銷售。在AMD公布的官方參數中(詳見R9 390系列對比R9 290系列主要規格一覽表),R9 390系列在流處理器、光柵單元、紋理處理單元等主要規格上和R9 290系列完全一致,區別是R9 390X的核心、顯存頻率從R9 290X的1000MHz、5500MHz提高到1050MH、6000MHz,顯存容量從4GB翻倍到8GB;R9 390的核心、顯存頻率從R9 290的947MHz、5000MHz提高到1000MHz、6000MHz,顯存容量也從4GB翻倍到8GB。但實際在市場上銷售的R9 390系列非公版產品,其核心、顯存頻率都會比AMD的公版設定更高一些。本次MC收到的R9 390系列就是來自華碩的兩款STRIX家族非公版產品,其頻率就比公版設定略高,基本上能代表當前市售R9 390系列的實際性能水平。
華碩STRIX在超公版顯卡中一向以散熱性能出色和噪音控制得力著稱,優秀的散熱器和供電用料讓它不僅能工作在比公版顯卡更高的頻率上,還能展現出比公版顯卡更出色的低噪音。STRIX R9 390X也不例外,相比公版參考設計的渦輪側吹單風扇散熱系統,它使用開放式的3風扇下壓散熱系統。3個下壓式風扇帶來的風量疊加優勢,讓STRIX在同等散熱壓力下可以將風扇轉速控制得更低,能在高負載游戲中提供相對更安靜的游戲體驗。3個風扇下,是華碩特意為SRTIX定制的超大面積散熱鰭片,鰭片長度甚至已經超過了PCB長度。與大面積鰭片相配合的是多達5根熱管的傳熱系統,采用了2×10mm+2×8mm+1×6mm的搭配。6mm和8mm的熱管相對多見,算不上獨特。但吸熱能力高出8mm熱管35%以上的10mm熱管因為成本較高,所以相對少見。而STRIX R9 390X一次就用了2根,其奢侈程度可見一斑。至于底座吸熱設計,STIRX R9 390X自然是傳承了STRIX系列的DirectCU熱管直觸技術,能將核心發出的熱量迅速吸收并傳遞到散熱鰭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