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在家辦公的頻率提高以及對于生產力創作的需求不斷攀升,用戶對輕薄本尤其是高性能輕薄本的需求和關注度也日漸高漲。在絕大多數用戶的認知里,標壓處理器常常會被用到對整機性能要求更高的游戲本上,追求便攜與輕巧的輕薄本通常會選擇搭載低壓處理器,通過適當地犧牲處理器性能,來更好地兼顧產品的散熱、輕薄與續航。
但自從采用Zen 3架構的AMD 銳龍7 5800H標壓處理器推出以來,出現了大量的采用標壓處理器的大屏輕薄本。這樣的筆記本具備更強大的生產力,并且能夠兼顧滿足輕娛樂方面的需求,性能釋放非常強悍的同時也具備輕薄本的屬性,在尺寸、重量和續航等便攜性方面相比普通筆記本具備很大的優勢,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全新品類。
2021年,正是憑借高性能、高能效的特性,AMD 銳龍7 5800H成為高性能輕薄本領域耀眼的明星。而那段時間英特爾的同級產品在性能和能效上都很難與銳龍7 5800H處理器競爭。
今年,隨著英特爾發布第12代酷睿移動處理器,其大小核搭配的混合架構設計,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核心性能和線程數量上的不足,終于能夠憑借新的H系列處理器殺入這個新興的市場。同樣是在今年,AMD也推出了新一代銳龍6000系列移動處理器,銳龍7 5800H迎來了繼任者銳龍7 6800H。今天,搭載著AMD銳龍7 6800H以及酷睿i7-12700H的輕薄本無疑都是當前輕薄本市場中的性能翹楚,那么它們的性能、應用、續航和體驗如何?誰更值得挑選呢?
棋逢對手,各有所長
目前,主流的標壓輕薄本無疑是搭載AMD銳龍7 6800H或酷睿i7-12700H的產品,大家也會糾結它們二者到底該怎樣選。因此,我們找來了搭載AMD銳龍7 6800H標壓處理器的聯想小新Pro16 2022銳龍版和一款對應的酷睿標壓處理器輕薄本,一起來看看它們的表現。
今年,AMD新推出的銳龍6000系列處理器采用高能效的“Zen 3+”架構核心和業界領先的6nm制造工藝,在進一步提升性能的同時,致力于能效比的提升。因此,AMD銳龍7 6800H除了在游戲本上得以泛用之外,也被用到了如今的聯想小新pro16輕薄本中。該處理器采用Zen 3+架構、6nm制造工藝,8核16線程全大核設計,最大加速頻率可達4.7GHz,支持DDR5和LPDDR5內存。同時,其內置的AMD Radeon 680M顯卡,采用RDNA 2架構,擁有12個CU單元,顯卡頻率可以達到2.2GHz,能夠在應用場景中帶來堪比甜點級獨顯的性能表現。
相應的,我們的對比測試平臺選用的也是與AMD銳龍7 6800H碰撞過多次的英特爾酷睿i7-12700H——它采用Intel 7生產工藝和混合設計架構,配備6個性能核心8個能效核心,組成14核心20線程。同時,其性能核心基礎頻率為2.3GHz,最高頻率和AMD銳龍7 6800H一樣能夠達到4.7GHz。英特爾酷睿i7-12700H的基礎功耗為45W,官標最大功耗為115W。并且它還支持DDR5/LPDDR5和DDR4/LPDDR4x內存,內置96 EU單元的英特爾銳炬Xe核顯,在酷睿輕薄本中性能拔尖。